带“方”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三 )


酒家有酒频典衣, 日日醉倒身忘归 。
诗成不管鬼神泣, 笔下自有烟云飞 。
丈夫襟怀真磊落, 将口谈天日月薄 。
泰山高兮高可夷, 沧海深兮深可涸 。
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华,世人孰得窥其作 。
我言李白古无双, 至此采石生辉光 。
嗟哉石崇空豪富, 终当埋没声不扬...
带“方”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带有白字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 · 韩愈《春雪》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唐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宋 · 卢梅坡《雪梅·其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唐 · 杜牧《山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唐 · 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 · 颜真卿《劝学诗》白 bái〈形〉象形 。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 。
本义:白颜色 。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
“白,西方色也 。
殷用事物色白 。
”《说文》含义有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带有白字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只能举例说 。
例如:唐 ·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
注释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
方:才 。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
“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
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
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 。
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 。
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
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 。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
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
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
读书方法的诗句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杂曲歌辞·凉州词 耿纬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
对酒戏咏 陆游 浅倾西国蒲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 。
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 。
带有双关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