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四 )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其本身的居住、医疗等功能,还要在心理上给其归属感、安全感乃至于更高层次的愉悦感需求等等 。面对这些要求,许多城市规划设计师都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从新考虑城市的规划设计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心理学研究里,人们能感知乃至在记忆中重现的具体空间环境的形象可以称之为认知地图 。评价一座城市规划的是否合理,市民或者初次到来的游人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城市认知地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建立认知地图的主要元素有如下五种: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 。这五种元素只有良好的组合在一起有可能形成好的城市地图 。一个人身处城市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记忆道路,然后沿着道路观察两侧的景观感受整个城市的氛围 。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要点 。
在我国革开放初期,现代城市兴建伊始,许多高楼林立却无整体的规划,无法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时甚至觉得某些建筑的出现十分突兀且不协调 。这也是我原本和我小组同学想要去学习和调研的一个主题:《城市文化的复兴和历史街区的再生》 。我们想要研究如何让历史街区和现代的城市更好的接洽,这也是规划所必须的吧 。在这本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如果用认知地图理论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其未能建立良好的组合五种构成元素,没有形成好的城市意象 。因为道路作为纽带,路或者说街道具有连续性和引导指向的作用 。路的终点并不全是目的,沿路的风光往往是城市给人的最初印象 。在建设初期高楼本身是比较少见而新鲜的,然而未曾经过良好的规划,有时成片出现却栋栋孤立毫不连续,有时一栋大楼突兀耸立,或是建成与旁边极为不协调的超级庞然大物 。这样的路旁建筑往往会打断道路本身给人的节奏感与连续感,极易使人产生压抑或是违和感,城市地图自然难建立 。而现在的许多设计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上学期美术实习我们去了江西,也特地去了景德镇 。以景德镇为例,还未下高速就开始出现极具地方特色的青花路灯,让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然而突兀的风格却让人不由得一怔,接着看下去,随着道路慢慢延伸到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倒是毫无违和感,但是总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或许这也只是景德所需要的宣传 。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理解和感想就是应该以人为本,即从人的本质需求和现实状况出发,而不是靠规划师或者规划者原本从课本只是或者个人意志来做一个规划 。整个城市的规划不能交给理论家,而是需要用心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