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四 )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 。
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
《清平乐》诗词赏析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清平乐 绕床饥鼠(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 清溪奔快(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清平乐 候蛩凄断(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
月落平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 采芳人杳(张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
清平乐 野花芳草(韦庄)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
清平乐 雨晴烟晚(冯延己)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
清平乐 红笺小字(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