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七 )


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 。
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
Ⅱ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 。
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 。
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
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 。
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 。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 。
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 。
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
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 。
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
Ⅲ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
午睡醒时,松窗竹户 。
万千潇洒 。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
归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 。
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 。
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 。
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 。
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 。
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 。
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 。
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 。
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Ⅳ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 。
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 。
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 。
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
题记:“谴行”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 。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 。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
Ⅴ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 。
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
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的鉴赏
好吧,简单说下自己独特的观点 。
诗人独宿博山,前几句写的是写诗人心情,或者说境遇,应后文“华发苍颜”,诗人失意而归,“华发苍颜”的破败之感有过之而无不及 。
夜雨袭来,更添凄苦凉意,根据后面点明的时令,秋风萧瑟,凄寒如斯!“自语”一词真可谓“秒”,其拟人化,形象生动,“自”之一字,可谓孤寂,正应了诗人的独宿博山 。
同时不用“低语”,亦不用“狂语”,是因风不是狂风,亦不是微风 。
用“狂语”,大如塞北狂风,后面梦里必然是征战沙场、杀敌斩将的场景,而且也应该是在军中,不是在博山;用“低语”则平静,急雨只为打浮萍,仿佛一曲摇篮,梦也就因此而漫长,不会夜半而起,秋宵梦觉 。
同时“自语”一词深深表现出了诗人失意而归的事实,已没有了当年的沙场征战的激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