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有重要的贡献 死后李鸿章主持葬礼 十三国下半旗志哀( 三 )


唐廷枢执掌招商局的确是最佳人选:他在多年的商海拼搏已积累了巨额资本,在全国主要商埠都有自己的商行 。他还是公正、北清两家轮船公司的华董,并与怡和组建了华海轮船公司,是该公司最大股东之一并任襄理 。他自己还投资购买了6艘轮船行驶在沪津、沪汉、沪宁等航线上 。他在华商中的威望还使其在吸收社会资本方面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另外,他知己知彼,多年的买办生涯使他对招商局的对主要的竞争对手了如指掌,见招拆招,占得竞争先手 。
唐廷枢的退隐,本意就是以退为进 。招商局的召唤正合了他一展宏图、报效国家的心愿 。其实唐廷枢虽赋闲在家,但依旧关注着商海变幻,对招商局的软肋和潜在优势了然于胸 。执掌招商局后,唐廷枢抓住招商局官督商办的体制特色,两条腿走路——借助“官督”的背景,游说政府指令性发文承接长江漕运业务,为航运业务来源打下基础,并多方活动,获得政府拨款,缓解资金困境 。
另一方面,他又借助自己在商界的影响力,描绘招商局的发展前景,以优厚回报吸引巨商富贾入股 。到1874实收股金47余万两,一改招商局成立一年来股本金不足20万两的低迷局面,1881年募足股本100万两,次年增募100万两 。几年的时间,招商局脱胎换骨,真正有了“招商”的意味,并使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股票还可转让及公开发行,开创中国股市的先河 。
在洋行的工作经验,使唐廷枢意识到招商局要想壮大必须有制度保证——制度是企业的生命线 。唐廷枢效仿西方股份制模式,在募股书上对资金使用、盈利、回报等项作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轮船招商章程》和《轮船招商局规》,为中国最早的民族企业创设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 。
最过瘾的是唐廷枢与外商轮船公司正面接火,展开竞争 。外国轮船公司本来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 。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唐廷枢借助李鸿章的政治势力和经济资源,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 。在唐廷枢的运筹下,崛起的招商局在外商航运巨头面前有了话语权 。

入主招商局后,招商局船舶和货物运输保险令唐廷枢颇感头疼 。当时中国的保险市场完全由外商掌控,1865年与怡和洋行关系密切的华商“德盛号”虽曾在上海开设了义和保险公司,但只是在《上海新报》刊登了启事,并无资本实力践行自己“请至本行取保,决不致误”的理想,不久便没了声息 。
唐廷枢多年操持航运业务,深知招商局时刻不能脱离保险,可在外商保险公司投保条件实在苛刻:一艘购置成本10万两白银的船舶外商只限保6万,超过部分只能自保,且保费按月“一分九扣”,也就是说年费率高达12%,如此费率在唐廷枢看来无异于勒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