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知青的诗句有哪些?( 五 )


那就是,我们的真实少女时代,太多的回忆,定格在当年的模样上 。
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知青” 。
经过十年的磨练,十年的渴望,我终于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
告别了战友、再见了老乡,我满怀着新的希望,去拥抱知识的海洋 。
校园里,课堂上,灯光下,读书忙 。
我承担着改变命运的重任,奋力要将失去的光阴补上!坎坷的经历,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探寻真理,是我们不变的理想 。
我们如此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幸运,来自于千百万知青的梦想!嘿!朋友,别问我“贵姓?”我和你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
无论你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无论你的经历是荣耀,还是悲伤,只要你出说这个“名字”,我们的心,就会立刻贴近;只要你述说你当年的故事,我们的脉搏,就会在同一个轨迹上并行!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满头的白发,早已悄然爬上我们的发髻,但我们的心,依然是那么热,我们的情感,依然是那么地激昂,那是因为,有太多共同的沉淀,在我们不老的血管里流淌!!!......受字数限制,此处省略11行请记住我们的共同的名字,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你我的心上!以上供参考 。
知青四十年聚会诗句
是:《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