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格式怎么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 , 体味优美意境 。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 , 体味优美意境 。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 , 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 ,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
二、检查预习 。
(一)夯实基础 , 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 , 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
① 济南() 伦敦() 镶() 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着落() 看护()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 。①班上交流 , 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 ,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 , 学生把重点记录 。
三、整体感知 。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 学生讨论解决 , 教师指导总结 。
四、美文细品 。
速读课文 , 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 , 仔细体会 , 并说说你的理由 。(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 ,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 教师引导、总结 。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 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 , 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 , 虚实结合等 , 然后 ,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 , 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 。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 , 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 , 描写景物时 , 人走景移 ,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 , 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 ,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 , 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 , 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 , 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 , 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 , 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 删去一般性的描写 , 避免记流水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