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四 )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
时天下已乱 。
遂托病还乡 。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
有《王无功集》五卷 。
《全唐诗》存诗一卷 。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联的作用答题思路 。
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 。
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 。
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 。
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 。
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 。
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
【命题特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 。
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 。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简易思维】 1、读诗句,定“诗眼” 。
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 。
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 。
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
高冠谷口招郑鄠(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 。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