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的关于贺子珍的诗( 二 )


词中的“杨柳”指的是杨开慧和柳直荀 。毛泽东在此词中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为国赴死的先烈,与李淑一共同缅怀了自己的革命伴侣 。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
第五首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是1961年2月写给已参加民兵的女机要员小李的 。
1960年的一天,毛泽东的女机要员小李送文件到菊香书屋 。这时,正站在窗前沉思的毛泽东忽然问她:“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参加啦 。”小李回答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毛泽东又问 。“这……”小李想了想答:“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 。”
六十年代初,我党与国际上一些政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比如,在怎样对待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在怎样对待民兵组织的建设上,我党与苏共就存在着不同看法 。苏共领导人认为,在现代化武器面前,“常规部队无足轻重,民兵只不过是一堆肉” 。与此相反,毛泽东则以为,在帝国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在现代化武器面前,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 。”
女机要员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训练余暇时拍的照片给毛泽东看 。照片上,小李剪着短发,白衬衣束进蓝色长裤里,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在一棵树旁,背景是明净的蓝天和远山 。“好英武的模样哟!”毛泽东称赞道 。
一会儿,毛泽东把手里的烟灰弹了一弹,对小李说:“给我拿支笔来 。”他接过铅笔,顺手拿过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便在书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
毛泽东放下笔,笑着对小李说:“小鬼,我把这首诗送给你,好不好?”小李又惊又喜:“主席,您太夸奖我了,我哪配得上……”“哎,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说完,爽朗地笑起来 。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 。
第六首是《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1961年9月9日写给夫人江青的 。毛泽东所写的“李进”,是江青1951年底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化名 。那张照片则是江青1959年上庐山时拍摄的 。诗曰: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复杂而严峻的年代 。国际上,中苏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关系,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议和合同,并挑起中苏边境纠纷 。而在国内,经济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境也存在安全威胁 。在严峻形势下,作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诗句,与其说毛泽东是触景生情,倒不如说他是借景抒情,把自己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寄寓在题照诗中 。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 。参考资料:http://lafzwb.blog.sohu.com/95231784.html

小学三年级宋代诗词日记
《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陆游词作鉴赏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
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
(《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
”)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
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
”“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 。
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 。
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