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

俗话说:“贴春联,过大年 。”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春联,既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又描绘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 。正如余亚飞《迎新岁》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春节贴春联这一古老的民俗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化 。
春联的源头——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诗中所说的“桃符”就是春联的源头 。《燕京岁时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古人认为,桃木有避邪作用 。《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 。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早在周代,人们就将长方形的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避邪 。《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又说:“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
后来,人们在桃符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或写上二神的名字,悬于大门两侧,这就是传说中的门神 。《山海经》说,在大海上,有一座叫做度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参天桃树,树冠蜿蜒盘伸三千里地,桃枝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旁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专门监视那些恶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编织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 。后来黄帝作礼请神,就在门口立了一个大桃人,上画神荼、郁垒与老虎,用来驱恶鬼 。二神的形象,最早见于元人所著《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此书正面刻图,背面刻文,画中二神坐在桃树下磐石之上,袒胸露腹,面如猛兽,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而作为门神,二神则是另外一种形象:神荼、郁垒身着斑斓战甲,威风凛凛,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各立于左右两个门扇上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
唐朝以后,人百思特网们又把李世民的两名爱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当作门神 。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夜间多做噩梦,“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六院三宫夜无宁刻”,太宗非常害怕,就将这一情况告诉群臣 。秦叔宝自告奋勇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 愿同敬德戎装以伺 。”太宗批准,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在宫门两旁,果然安静无声 。可是时间久了,太宗心疼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邪祟全消 。此后,贵族之家大书“秦军”、“胡帅”(尉迟恭为胡人,又称“胡敬德”)字样贴在门上,以为门神 。时间久了传到民间,老百姓认为二将能镇邪驱鬼,便将其画像作门神 。画像中,二将体态健壮,面容威严,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腰挂箭壶,手握兵刃,神勇无比 。《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描写道:“(二将)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 。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 。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 。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
关于春联早期的记录
第一次在桃符上书写对联是五代时期 。五代后蜀每到除岁,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一般都是上题“元、亨、利、贞”四个字 。后蜀主孟昶好学能文,喜欢儒家经典 。后蜀有个学士叫辛寅逊,曾任司门郎中、翰林学士、简州刺史等职 。964年春节,孟昶令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可是孟昶没有看中,就自己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
而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百思特网“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了12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排在第一,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比孟昶的题联早240多年 。
在南京,有“中国楹联第一人”的故事 。彭城(今徐州)人刘孝绰(481—539年),本名冉,小字阿士,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 。他的舅舅中书侍郎王融十分赏识他,曾经说:“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 。”梁武帝很器重刘孝绰的才气,把他招到建康(南京)当官,任尚书水部郎 。有一次,他侍帝宴,席间赋诗七首,梁武帝大为赞赏,升他为秘书丞 。但是刘孝绰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凡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便极力挖苦、诋毁 。后来被弹劾罢官 。有一年过春节,刘孝绰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的门联悬挂在大门上,以示不满 。此事发生在525年,比孟昶桃符题联早了43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