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宋八大家文选读后感2000字( 二 )


唐诗重情 , 宋诗重理 。这种队理趣的追求也影响到宋词的写作 。人生的滋味往往蕴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 蕴藏在司空见惯的情景之中 。于是西下的夕阳 , 西流的溪水 , 僧庐的雨声 , 暮春时节的落花 , 新春时节的归燕 , 月亮的阴晴圆缺都会引起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 从而将这些人生况味诉诸笔端 , 留给后人去深思 。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人 。苏洵子 。《水调歌头》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 , 苏轼当时政治密州 , 远离朝廷已经多年 , 与自己的弟弟苏辙也有7年未见了 。而中秋佳节是一个家人团圆美满的节日 , 在这样的节日里 , 作者借酒消愁 , 面对一轮明月 , 想起自己的宦海沉浮 , 想起咫尺天涯的同胞兄弟 , 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中秋词 。全词借问天、问月以抒发兄弟之情 , 兼以寄寓个人怀抱 。上阕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 , 奇逸高远 , 非常像屈原的《问天》 。下阕化景物为情思 , 抒发词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写得如此温柔动人 , 令人格外心疼在家等待的人和在外漂泊的人 , 不能团聚的人 。豁达的苏轼呵 , 立马又想通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月亮因为自身的规律必须要有阴晴圆缺 , 这就和人生来便要经历悲欢离合一样 , 是自然常理 , 无人能改编 , 所以又何须伤感 。作者便自我解脱 , 自我安慰了 。于是他又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上阕执着人生 , 下阕善处人生 , 一自然境界的清澄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豁达 , 集中表现了苏轼在特定的环境遭遇之中产生的无法排遣的人生痛苦以及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心灵轨迹 。全词开朗乐观 , 境界高洁 , 说理通达 , 情味深厚 , 不加雕琢 。胡仔说 ,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 余词尽废 。
历史是无情的 , 历史又是有情的 , 它用许多似曾相识的场景来令人回想 , 令人感慨 , 所以 , 当苏轼面对滔滔的长江时 , 想起了周瑜击溃强敌的勃勃英姿 。时光流逝 , 朝代更新 , 英雄业绩不再 , 悲剧却一次次重演 。
苏轼在黄州时 , 度过了人生中艰难的时刻 。但他生性旷达 , 不为俗务所累 , 所以不久便随遇而安了 。他躬耕养家 , 饮酒作乐 , 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元丰五年 , 苏轼和友人泛舟于黄州的赤鼻矶 。苏轼误把这里当做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了 , 于是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 通过吟咏古事 , 抒发了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立的惆怅和遗憾 , 被誉为“语意高妙 , 真古今绝唱” 。
起笔一句“大江东去”气势恢宏 , 词境壮阔 。接着在大浪滔天的背景下引发了幽古之思 。作者写战争举重若轻 , 一句“谈笑间”写尽了周瑜的胸有成竹和风流神貌 , 仅用“灰飞烟灭”四个字便将曹操大军一笔扫尽 。使人读来心旷神怡 。面对周瑜的年少有为 , 建立不世奇功 , 苏轼只有干配合躬身自悼 。面对如此壮丽的河山 , 遥想如此奇伟的英雄业绩 , 不由得激起了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 ,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于是 , 不免自笑多情 , 看看自己头上已生出的白发 , 时不我待 , 只能自叹“人生如梦” , 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消愁了 。结尾处的感情基调虽然沉重 , 却仍不失旷达 。
曾巩(1019—1083) , 字子固 , 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故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他十二岁就能写文章 , “始冠 , 游太学 , 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 。曾巩笃于友爱 , 其父亡后 , 他对四弟九妹的教养尽心尽力 , 在古代传为佳话 。他在做地方官时能体恤民情 , 政绩卓然 。曾巩的文学主张和古文风格都和欧阳修相近 。曾言“文章之得失 , 岂不系于治乱哉” , 又说“夫道之大归非他 , 欲其得诸心、充诸身 , 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 , 非汲汲乎辟也 。其所以不已乎辞者 , 非得已也” 。这就是他的文道观 。他的文章从容周密而又条理 , 很早就得到欧阳修的称赏 。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