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意义( 二 )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 。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 。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 。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 。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 。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 。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
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 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 。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 。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 。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 。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
拜火教 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 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 。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 。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 。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 。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 。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 。
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 。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向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 。
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礼貌国度 。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期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 。一些国家也期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 。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能到达中国并开创另一条比丝路更好的贸易要道但他却在大的失望中带领欧洲发现了美洲这一块新大陆 。于是哥伦布之后的探险家在美洲开启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时代17世纪之后荷兰与英国也陆续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扩展他们的势力 。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礼貌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