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从炼字角度来品析诗句( 五 )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
"梦"原来也是一比 。
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 。
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 。
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
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 。
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 。
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 。
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 。
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
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
"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
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 。
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
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 。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
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
语文古诗词赏析 方法&举例 !!!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
(一)形象意境类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