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诗

1.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 
莫道君行早 。
踏遍青山人未老 , 
风景这边独好 。
会昌城外高峰 , 
颠连直接东溟 。
战士指看南粤 , 
更加郁郁葱葱 。
2.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两万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3.十六字令三首
山 ,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 离天三尺三 。
山 ,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 万马战犹酣 。
山 ,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 赖以拄其间 。
4.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 。
5.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论文1500字以上2006年9月9日 , 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 , 有律诗 , 有词 , 有骈文 , 气势雄浑 , 想象瑰丽 。
俗话说 , 诗言志 , 歌咏言 。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 , 按照时间顺序 , 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 思考他当时的心态 , 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 , 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 , 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 , 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 , 当然 , 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 , 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 , 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 , 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
写实者忧国忧民 , 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 , 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 , 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
我个人认为 , 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
首先 , 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 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 , 诗人思想丰富 , 言辞华丽 , 豪气冲天 , 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
比如说 , 解放战争中 , 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 , 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 , 信笔写下 ,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 , 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剩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类似作品很多 。
我认为 , 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 就是乐观向上 , 气势磅礴 , 对应于“写实”和“写意” , 毛可以称为“写势” , 当然 , 这“势”不是空的 , 唬人的 , 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可以说 , 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 , 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 , 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 我甚至觉得 , 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 , 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 , 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 , 就是乐观与自信 , 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
总之 , 诗词中的毛泽东 , 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 , 有时豪放甚至霸道 , 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