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界的一场“对决”

戏剧界的一场“对决”
文章图片

浪漫主义剧作家雨果、大仲马在巴黎戏剧界曾掀起一场“对决” 。
雨果和大仲马都出生于1802年,他们相识于19世纪20年代初,分别写出戏剧作品《艾那尼》《安东尼》 。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少有些相似,同样都有大胆的文笔和精湛的写作技巧 。正因如此,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 。
19世纪30年代初,大仲马曾是雨果最忠实的崇拜者之一,但和其他普通文人不一样的是,他也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在戏剧舞台上获得成功 。写剧本比写诗更容易赢得公众的认可,因为说服出版商出版一本诗集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即使能出版,读者也不会太多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出版诗集的经济回报很少 。
至于小说,当时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低级文学,难以获得文学界的认可,尽管写小说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
从那时起,雨果和大仲马就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谁能有幸毫无争议地获得“浪漫主义戏剧大师”的殊荣?历史最终选择了雨果,而不是大仲马 。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事情并非如此明朗 。尤其是在1831年,大仲马即便没有超过雨果,也至少和雨果打成了平手 。雨果因《玛利安·德洛姆》遭受冷遇而气愤不已,有人甚至指责他是受大仲马新近发表并大获成功的《安东尼》启发,才创作出迪迪埃这个人物形象 。大仲马很有大将风度,立刻在《两个世界评论》上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大仲马先生谨委托我们告知读者,在他本人构思《安东尼》一年前,《玛利安·德洛姆》已创作完毕 。因此,如果存在抄袭,也是他本人抄袭雨果,而非相反 。”尽管大仲马做出了表态,他个人的成功最终还是导致浪漫主义剧作家之间的失和 。
两年后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很长时间 。1833年夏,雨果看到一个叫卡萨尼亚克的职业评论家写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中,卡萨尼亚克对雨果大加赞扬,批评大仲马没有任何才华,只知道四处抄袭 。雨果显然不会对有利于他的对比表示不满,但还是劝与他关系密切的报纸主编不要予以发表 。实际上,雨果的作品《玛丽·都铎》马上就要在剧场上演,大仲马及其追随者的支持对该剧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当时并非雨果表达对大仲马不满的好时机 。
尽管如此,危险时刻还是渐渐来临 。大仲马创作的剧本《安热尔》被安排在《玛丽·都铎》之后上演,剧院经理阿雷尔冒失地将海报词设计成:“第一天演出《玛丽·都铎》,接下来是《安热尔》 。”其中似乎暗示雨果的作品难以获得成功……雨果很愤怒,坚信是大仲马在后面捣鬼 。他当即示意报社主编发表一個月前拦下的那篇文章,卡萨尼亚克对大仲马的批评就这样出现在《辩论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