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情景表演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有许多蕴涵乡愁之情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适合情景表演的诗词推荐如下:

  1.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解析: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作者问客人故乡的梅花怎样了,看上去似乎合乎情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又有点不切合实际 。由此可以追深一下梅的含义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都是美化的寓意,而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梅看成象征,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这里作者对梅寄托着喜爱之情和和赞美之情 。同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解析:从小就离开家去了外地,老了才回来;家乡口音没改过,头发却白了.家乡的小孩见到我已经不认识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3.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解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 。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析: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让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5. 【最适合情景表演的古诗、词】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解析: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 。从诗句的词语
    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
    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
    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 。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
    心理 。

元旦节目表演一个古文诗词朗诵有哪些? 著名的中国古诗词朗诵家有方明、雅坤、周正、张家声、鲍国安 。
方明、雅坤:两位老前辈最出名的应该是标准朗读版,标准意味着以准确表达为主,感情以及个人情绪上的发挥必然会有克制 。
具有老一派艺术家特有的强调,会让听者有一点官腔的感觉 。
事实上标准朗读版的要求也正应如此,字正腔圆,表达精准 。
两位的作品念的比重大一些,诵的比重因为作品的需求性以及普及性较少 。
适合初学者对照原文跟诵,以正字音及断句 。
周正:声如其名,音色醇正,有厚重感 。
感情渲染平实,层层迭进,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
张家声:其音色清却不亮,声音有回旋之感,停顿转折特别有味道,极具韵味 。
朗诵的作品有种胸中有丘壑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就是随手翻至,随口念来,却辞意隽永 。
代表作品有杜甫作品集 。
鲍国安:作为魏武帝的最好扮演者,鲍国安的朗诵极其厚重!情调慷慨悲凉,语气刚健有力,气势之强,感情之浓烈,情绪起伏之大,颇具魏武帝的建安诗派风骨,朗诵的近乎都是豪放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