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三 )


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 , 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 , 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 。
“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 , 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 , 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 , 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 ,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 , 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 , 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 ,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 , “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 , 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 , 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 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
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 , 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 , 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 。
那么 , 当今社会下 , 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 , 首先 , 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 , 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 , 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 , 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 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 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 要加以扬弃 。
其次 。
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 , 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 , 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 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 , 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 。
不能够强调了国学 , 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 , 要结合时代的背景 , 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 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 ,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最后 , 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 , 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 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 ,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 , 只有内化于心 , 外化于行 , 立足于实践 , 从自身做起 , 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 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 , 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 ,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 智慧之魂 。
铭记光辉历史 。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古诗词 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 久有楚轻狂 , 重上井冈山 。
千里来寻故地 , 旧貌变新颜 。
到处莺歌燕舞 , 更有潺潺流水 , 高路入云端 。
过了黄洋界 , 险处不须看 。
风雷动 , 旌旗奋 , 是人寰 。
三十八年过去 , 弹指一挥间 。
可上九天揽月 , 可下五洋捉鳖 , 谈笑凯歌还 。
世上无难事 , 只要肯登攀 。
2、《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 。
3、《西江月·井岗山》作者:毛泽东 秋山下旌旗在望 , 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 , 我自威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 , 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 , 报道敌军宵遁 。
4、《七律·到韶山》作者: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 , 故园三十二年前 。
红旗卷起农奴戟 , 黑手高悬霸主鞭 。
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叫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千重浪 , 遍地英雄下夕烟 。
5、《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