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要四句,的( 五 )


) 七绝:每首四句 , 每句七字 。
例: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全诗第一 , 二 , 四句押“an”韵) PS:上面两首诗只是做参考 , 从中体会其平仄 , 韵律以及意境 。
其实现在写诗用不着要求这么严格 ,  平仄也不一定按照古诗的要求 , 只要有意境 , 引人思考 , 或者能让人联想到一段小故事 ,  我想 就很成功了 。
不过句末押韵还是很重要 , 能押韵尽量押 。
还有一点建议:最好写五言绝句或者 律诗 , 字数少 , 好写些 。
律诗与宋词 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 , 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2.双句押韵 , 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 , 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 , 余为仄声 。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 , 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 。
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 , 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 , 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 。
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 , 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 , 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 , 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
古诗,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 ,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 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 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
绝句 ,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 四句一首 , 短小精萃;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 , 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 从格律上看 ,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以唐朝为界限 , 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 , 其后 , 古体诗渐渐式微 , 逐渐消亡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 , 都算是古体诗 , 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 , 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
汉族古典诗歌 , 除了词和曲以外 , 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 , 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 , 《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 , 古体诗和近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 。
比如:《诗经·关睢》关关睢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 ,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 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 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
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 , 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 , 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 , 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 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 , 简称五律、七律 。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
超过8句  , 即10句以上的  , 则称排律或长律 。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 , 每2句成一联 , 计四联 ,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 ,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