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要四句,的( 六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 ,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 , 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另外 , 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 , 它允许拗格存在 , 允许三仄尾 。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绝句 ,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 四句一首 , 短小精萃 。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 ,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 , 不知作者名字 , 题为“古绝句” 。
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 , 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
绝的意思是“断绝” , 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 , 要求平仄 。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
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六言绝句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 , 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
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什么言律诗什么言律诗两种律诗的硬规定...律诗主要来讲讲究对仗和格律 详细讲解所有规则需要大量篇幅 , 想仔细研究可以参考下面的引用 , 或者看看推荐文献 , 简单来讲“平仄”是声音上的要求 , 对仗是每个字、词意义上的要求 , 而句与句之间还因为五律、七律划分了很多规则 。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 , 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 , 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 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 , 简称五律、七律 。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
超过8句  , 即10句以上的  , 则称排律或长律 。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 , 每2句成一联 , 计四联 ,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 ,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 ,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 , 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另外 , 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 , 它允许拗格存在 , 允许三仄尾 。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 , 在句数 , 字数 , 押韵 , 平仄 , 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 ,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 , 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 全首共56字 。
2 , 通常用平声韵 , 而且一韵到底 , 中间不得换韵 。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 , 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 , 不入韵为变例 。
3 ,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
4 , 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 , 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
请懂的说一些古诗五绝,七绝,律诗的规则和禁忌 。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
“乐府”一名 , 始于西汉 , 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 , 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 , 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