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要四句,的( 七 )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 , 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 , 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 , 因配合音乐 , 有时也称乐府 。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 , 二者虽名称不同 , 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
后遂有“歌行”一体 。
其音节、格律 , 一般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富于变化 。
“行”是乐曲的意思 , 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 , 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 , 因诗题多取成句 , 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 , 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 , 相联成篇 。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
初无定式 , 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 , 依次而下 。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 , 续者须对成一联 , 再出上句 , 轮流相继 。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 , 绝少佳作 。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 , 拼集而成一诗 。
现存最早的集句 , 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
古风 诗体名 。
即“古诗”、“古体诗” 。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 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 , 即感伤己遭” , 中有不少名篇 。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 。
诗体名 , 和近体诗相对 。
产生较早 。
每篇句数不拘 。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
不求对仗 , 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
四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
春秋以前的诗歌 , 如《诗经》 , 大都为四言 。
汉代以后 , 格调稍变 。
自南朝宋齐以后 , 作者渐少 。
五言诗 诗体名 。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
起于汉代 。
魏晋以后 , 历六朝隋唐 , 大为发展 , 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 , 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六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六字 。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 , 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 , 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
有古体近体之分 。
但均不甚流行 。
七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 , 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 , 恐不可信 。
魏曹丕《燕歌行》 , 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
到了唐代 , 大为发展 。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
杂言诗 诗体名 。
古体诗的一种 , 最初出于乐府 。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 , 无一定标准 , 最短仅一字 , 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 , 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 。
诗体名 。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 , 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今体诗 即“近体诗” 。
律诗 诗体名 。
近体诗的一种 。
格律严密 , 故名 。
起源于南北朝 , 成熟于唐初 。
八句 , 四韵或五韵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通常押平声 。
分五言、七言两体 , 简称五律、七律 。
亦偶有六律 。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 , 则为排律 。
律诗中 , 凡两句相配 , 称为一“联” 。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 , 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 , 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 , 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