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首诗的解析,越详细越好~谢谢!( 四 )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
本文试图围绕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经历和作品内容,来浅析李清照前后词风转化之过程 。
关键词:李清照 生活经历 词风比较李清照(约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被誉为婉约正宗,其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在宋代文坛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 。
李清照的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 。
李清照不仅在词的创作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还在词的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她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词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 。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 。
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 。
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轻快活泼的语言,可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
后期,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 。
其过于凄苦哀伤之情调,是那个时代与国家苦难在词中艺术的体现 。
追寻诗人南渡前后不同的生活轨迹,我们能逐步地感受到李清照词风由清丽婉约演变为沉郁激昂的变化过程 。
一、南渡前,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真挚情感的抒发 。
1、描写少女的浪漫情怀,鲜活清新,空灵飞动 。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与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
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母王氏亦工文章 。
书香门第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家庭气氛的宽松开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其秉赋和潜能都获得了极大的发挥,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 。
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闺阁词,大多数是为了抒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在这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对生活和大自然绘声绘色的描摹 。
且看以下三首:《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词用白描手法,回忆在溪亭的一次尽兴的游玩,境界优美怡人,尺幅之短却给人足够美的享受 。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美不胜收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惊奇”寥寥数语,传神地写出了少女的快乐妩媚、天真浪漫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墉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并勾勒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多情的复杂心态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李清照化用了孟浩然《春晓》的意境,灵巧有致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句,无限凄婉、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妙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
在这里,李清照借少女惜花、惜春的感伤,含蓄地述说着闺中生活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
李清照早期的“闺阁词”,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物情态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开朗、机柕天成 。
有评论家认为她此时的作品题材狭义,没有深度和广度,试想一位养尊处优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才华,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王灼称赞:“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
2、描写琴瑟合鸣的新婚生活,轻倩绰约,自然妩媚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的儿子赵明诚结为夫妇 。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幸福生活,夫妇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尽管其间由于政局变化使两家长辈经历了一些变故,但生活大体上是安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