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中的母爱与感恩发言稿怎么写?( 二 )


因为我身子弱,所以妈妈总想法子烧我喜欢吃的菜,给我增加营养 。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狮子头、又酥又嫩的糖醋排骨、香辣诱人的辣子鸡;妈妈还会做香糯可口的八宝饭、腊八粥……很多同学吃过妈妈烧的菜,他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很会烧菜的好妈妈,这使我很骄傲 。妈妈非常勤劳:一下班她不休息,就开始做饭;吃完饭后,又忙里忙外地做家务 。我去帮妈妈做家务,妈妈总是问我:“你的功课做完了没有?”只有我做完了功课,妈妈才让我帮她做家务 。
妈妈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爱“唠叨” 。比如:今年全国音乐考级报名时,我报考的是古筝业余六级 。因为级别高,所以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古筝 。有一天,我应贪玩没有弹琴 。妈妈知道后,很生气,就开始“唠叨”了:“你为什么不弹琴?今年考的是六级,不再是二级了,该多用点时间来弹琴 。弹了琴再出去玩不更好吗?……”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不贪玩了 。经过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古筝六级的证书,妈妈脸上的笑容别提有多灿烂 。
妈妈“唠叨”事情多得数不清,有时是我贪玩引起的,有时是我字写得不端正引起的,有时是我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引起的……但我从内心里感谢妈妈的“唠叨”,因为有了这份“唠叨”,才有了今天的我 。
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给小草的恩情一样,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母爱!
感謝,母愛!

文学文化中的母爱与感恩发言稿怎么写?


感谢今晚在场的兄弟姐妹们以及所有的外援们,对我来说,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比起今晚我所获得的这点小成绩,更加意义重大 。今晚晚会的主题是“文学文化中的母爱与感恩” 。那我就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开始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在座的诸位都耳熟能详吧 。我们很容易就能从中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寂静的夜里,昏暗摇曳的烛光旁,满头银发的慈母,眯着双眼,费力地穿针引线,缓慢而细致地缝补着手中的衣裳 。这便是母爱,细腻,厚重,深切 。平凡得无时无处不在,却又伟大得让身为人子的我们,无以言表,无以回报 。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儒学为尊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是以男权文化为重点 。所以在中国近现代之前的文学史上,只有这首《游子吟》中的母爱,得以深情吟唱至今 。当历史的脚步迈向20世纪的门槛时,随着大众思想文化的变革,尤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女性的生命意识逐渐觉醒,使得处于文化边缘几乎被文学所遗忘的女性开始浮出历史的地表,作为各类文学作品的主题,来呈现人类最纯洁最复杂的情感,这,便是母爱 。在座的诸位,对鲁迅的作品应该都不陌生 。他的《祝福》《明天》,最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是祥林嫂,单四嫂子失子时的痛苦画面 。把母爱这一主题,上升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母题的正是鲁迅 。他的《野草》中有篇散文诗,不知道大家有没读过,题名为《颓败线的颤动》,以空前壮丽华美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中国母亲浩大的悲哀,其中足以感天动地泣鬼神的,便是深沉的母爱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最原始,最淳朴的情感诉求,便是对母爱的无限依恋和向往 。(感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