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种类( 三 )


[编辑本段]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
我们可以说 。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
[编辑本段]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
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
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
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 。
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
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
[编辑本段]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
绝句又叫"截句" 。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
词分类大致有5种: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
5、按词牌分 。
诗歌的分类格律诗:诗歌的一种 。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 。
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
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
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
”(《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
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