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种类( 六 )


摘抄带月的诗词并分类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古诗的种类】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对于中国诗歌的分类是怎样的呢? 一、中国诗歌发展概述:1 先秦: 韵文——诗经;楚辞非韵文——散文2 两汉: 韵文——汉赋(古赋、大赋);古体诗(文人);乐府(民间)非韵文——散文3 魏晋南北朝: 韵文——骈赋(小赋)非韵文——骈文4 隋唐: 韵文——近体诗5 宋: 韵文——词非韵文——古文6 元: 韵文——曲7 明清: 非韵文——八股文8 近代: 韵文——新诗;现代歌词非韵文——白话文二、中国诗歌基本概念:1 诗经与楚辞《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最早的两部诗歌集,创作时期都在先秦,之后成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也有诗经体与楚辞体(骚体)的说法 。
相比之下,诗经相对遵守形体规范,而楚辞则较少拘束,从手法上来说,诗经偏于情景交映、婉转表达、比喻描写等,而楚辞的想象力相对更加丰富,思想自由,常常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
《诗经》的作者基本都已不可考,按照配乐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其常见的创作手法又有赋、比、兴三种 。
《楚辞》中的著名作者则有屈原和宋玉 。
《诗经》的代表作是国风一类,而《楚辞》的代表作则是《离骚》,所以后世常用“风骚”指代所有的诗歌 。
2 乐府诗乐府诗盛行于汉朝,历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 。
乐府的特点是配乐,所以现在留存下来乐府诗其实都是原来的歌词,其体例更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 。
较著名的乐府诗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等 。
直到唐朝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以乐府曲名创作,如李白的《关山月》、王昌龄的《塞上曲》等 。
但是随着乐曲古谱的逐渐散失,古乐府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不过以歌配词的做法仍然广泛流传,成为了之后的词 。
由于乐府的影响力,后代也有将词称为乐府的情况,比如苏轼的著名词集就称为《东坡乐府》 。
3 词词的出现与乐府息息相关,随着后者乐曲的逐渐散失,词逐渐成为配乐的诗体的主流,取代了乐府 。
两者间的区别首先是乐府远早于词;其次是乐府曲名、词牌名的不同;再次则是早期很多词牌的出现是为了配合原有的诗作,与乐府先有曲后有文字相反 。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配乐而作,所以必须符合选定乐曲的格式、特点,作者并不能随意更改、创作新的乐府或词牌 。
4 赋赋上承《楚辞》,最盛行于汉朝 。
它与诗、词最大的区别是不讲究简练,也没有字数、长短等的限制 。
赋词藻华丽,描写奢华,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文学修养要求极高,而且赋仍然非常讲究用韵的细节,到唐朝甚至短暂出现过所谓的律赋 。
正是由于其强调格式形式,与骈文一样,到了唐宋时期被古文运动所反对,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
也有一部分赋吸取了散文的特点,被称为文赋,虽然仍然有用韵、对仗等古赋、俳赋的手法,但是格式相对宽松,对于作者的限制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