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有什么反思和收获( 三 )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 。
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
...
读了杨万里的诗后的收获和体会收获: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
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 。
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他的名篇 。
体会:杨万里的诗,具有浓郁的乐观诙谐的情趣,充满令人捧腹的幽默感,而在诙谐中又隐含着机智和理趣,他特别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场景进行生动的描述,从而将生活中蕴含的独特情趣凸现出来 。
如《桑茶坑道中》之七:“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如《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如《秋山》:“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当猩红 。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
”如《宿灵鹫禅寺》之一:“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 。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 。
”当代学者钱钟书曾将杨万里与陆游诗歌作过比较,指出:“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 。
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
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
”杨万里“诚斋体”的创造,无疑给因学江西诗派而陷入窘境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风,所以在当时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姜特立、周必大等都将杨万里奉为诗坛盟主 。
姜特立在《谢杨诚斋惠长句》诗中说:“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
”项安世《又用韵赠潘杨二首》则更说是“四海诚斋独霸诗” 。
这些说法,当然有些溢美,但“诚斋体”的出现对宋代诗风的变化曾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却是无可怀疑的 。
所以,钱钟书又说:“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衬得陆(游)和范(成大)的风格都保守或稳健 。
”这看法是很精辟的 。
读登鹳雀楼古诗的感受 《登鹤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一首不朽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