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不可忽视的几个重点( 五 )


三、再现场景,拓展想象空间 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生动感人 。
想象又是以已有表象为基础的 。
多媒体的具体形象性、强大的情景创设功能、动态演绎功能,在积累表象、发展想象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1、利用单幅图片,扩展想象 。
采用“留白”的形式,可以留头、留尾、留中间,分别提供相应的场景或图片 。
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来有效的烘托气氛,创设环境 。
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引发他们的联想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一步一步深入想象,该事物的来龙去脉、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最后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
如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供画面黄鹤楼上李白把酒向孟浩然,话外音《送别》 。
看着画面,受着音乐的感染,学生的联想展开了:为什么送别?怎样送别?李白怎么想、怎么说?孟浩然怎么想、说、做的?很容易的就写了出来 。
2、利用多幅图片或场景,组合想象 。
可以提供完整的几幅画面或者故事的几个场景,然后由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以及故事发展的经过 。
这种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图片,不同的组合也就构成了不同的故事情节 。
如提供四幅图:一位先生、一群在街上散步的人、一朵云、一所房子,让学生自由组合图片,想象故事的情节 。
然后进行动画演示,使故事的情节更加清晰、具体 。
3、练习写解说词 。
利用摄制的活动、游戏或者短剧的录象资料,抹去解说词、对白、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描述活动经过、练写解说词 。
因为画面主体形象突出,活动过程清晰,为知识迁移架设了桥梁,想象起来也比较容易 。
四、直观评改,提高评改效果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1、知作者是必须的 。
这步赞成 。
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 。
不只要读,而且要背诵 。
越熟越好 。
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感觉可能存在问题 。
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 。
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 。
这要求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 。
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 。
当然,有些诗,虽然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
或许,能明了,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4、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钻 。
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 。
5、背诵再背诵 。
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
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 。
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就能真懂这首诗了 。
专家观点: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节奏强、跳跃大、文言语多、意义浓缩性大,要把理解古诗词意思、体会古诗词含义、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作为复习重点;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的时代较久远,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缺乏知识,因而对古诗词理解与情的体会、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初浅的认为,可以利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读诗(词)句,晓诗(词)意”的模式流程进行古诗词教学,坚持训练学生“查、解、释、换、猜、调、补”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品味和实效 。
一、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中让“查、朗”成为习惯 还清楚地记得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用“知诗(词)人、解诗(词)题”入手开始进行古诗词教学的 。
虽然当时觉得记忆非常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深深印在脑子里的伟大诗人、词者却恰恰是当时花费大功夫来记忆的 。
而现在,时过境迁这种做法基本上受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创设情景、图画音乐导入等方式 。
当然这些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涵,寓教于乐,但的确又是忽略了对诗人、词人的了解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