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 )


2、动手操作 , 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 , 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
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 , 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 。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 , 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 , 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
这巧妙的一比 , 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 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 , 我的小结语不多 , 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 , 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 , 我预设时没有想到 , 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 。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 , 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 , 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 。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 , 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 , 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 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 , 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 , 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 。但实际反馈时 , 
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 , 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 , 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 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 。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 , 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 , 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 。我没有好好利用 , 实在是可惜 。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 , 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并达到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 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 ,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让学生在动手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 。开始我就从学生的旧知入手 , 我在黑板上提前画好了5个角 , 让学生用三角尺来比一比他们是不是直角 , 并且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来导入本节课 , 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