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
2、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
教学重点: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 。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
二、巩固训练
1、 认一认,连一连 。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
2、 几何图形 。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
3、 位置 。
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 。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
三、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