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了我不慌大班教案( 三 )


案例一:
消防活动全园性--周一国旗下讲话"你们知道\\'119\\'是什么日子吗?"马老师问了三四个孩子都回答不上 。
"着火了该怎么办呢?"马老师的提问又在一些孩子的抓耳挠腮中沉落 。
由园长与个别孩子的互动中折射出孩子对"火";对"消防"意识的匮乏 。
教学反思:
1、对学前儿童的"消防"教育刻不容缓 。
2、在国旗下讲话中我们小班宝宝初步对"119"有了感知,知道"火"是危险的,但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
案例二:消防意识
日常化:
散步中--"墙上有什么呀?"乘着带孩子们散步的机会我指着墙上的"灭火栓"问道 。
"两只小狗 。"起起不假思索的回答 。
"它的脚怎么这么长呀!""哈哈哈……""好大的脚呀!"我的有意引导却将宝宝的注意力引到了装"灭火栓"的橱窗周围的装饰画上,可见对于"灭火栓"孩子因为陌生而遗忘,无人正视 。
"这里面有两个红红的罐子,你们知道它们要来干什么的吗?"我又具体的问 。
一片哑然 。
"那是灭火器 。"我自问自答到 。
然后又追问:"灭火器要来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迎来的仍是孩子们的茫然眼神 。
"当有东西着火了,我们就可以拿灭火器来把火灭掉 。"继续自问自答 。
忽然运杰串出了一句话"发烧了,也可以用它来喷一喷 。"运杰的话并未引起其他宝宝的疑异,似乎是一种沉默的认可 。
"发烧了,怎么可以用灭火器喷呢?"我的话刚说完,运杰又插了话"可以的,我在电视里看到的 。""发烧了头会很烫的,喷一喷就不烫了 。"佳音竟然还会为运杰解释 。
教学反思:
经常出入于楼层的走廊,却从未引导过孩子去关注"灭火栓",在宝宝们的眼中那只是一个摆设,或者连摆设都不是,只是墙的一部分 。
运杰、佳音的话让我们体验到孩子的想法是"独特"的,他们已经有了"迁移"的能力,并以自己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周围的一切 。
反思一下,从积极一面来看是我们社会进步所导致的,社会的关注,成人的行为,让孩子们永远远离“火灾”,不知人间有烟火 。
但从此事的反面因素分析,也是一种“退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退化 。“火灾”虽然被我们成人努力的遏制着,尽最大可能的让孩子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灾难”,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试想当火灾一旦出现,我们的宝宝又该如何面对、如何自救呢?
所以消防活动势在必行!
案例三:《小小消防员》
内容:小小消防员
活动目标:
1、知道11.9是国际消防日,并初步了解什么是消防 。
2、结合日常生活,知道一些效仿常识 。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宝宝一起寻找一些有关“消防”的图片、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