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书》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意义的岛屿”可以令人类忘记无边无际的茫茫,忘了惊涛骇浪,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从而居住下来 。这,便是文化 。
当天灾降临个人、家庭、村落、乡镇、城市几乎都无法自救 。若能够延续生命、保存文明,必然是互相救助的结果 。那么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成为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我想应该与一次次灭顶之灾中的守望救助有关 。据资料显示,亚洲别国好几个天灾现场,美国遭遇飓风的`一个灾区,救援情况都远不如中国 。
在“自然暴力”面前,人类确实微不足道,但是,即使毁灭降临,在毁灭前一刻的互相救助,也可能会成为人类到地球的一次最终安慰,或是人类各个文明之间的最后比赛 。这种善良互助在平日里很可能被掩埋,掩埋得连自己也不知道;一旦天灾降临,却“震”出了集体本性,这便是文化自醒 。
历史文化是山河铸造出来的,连山河都可以随脚而过,那历史就更不在话下了 。地球的寿命是任何一个人无法估计的,人间的祸福也是无法预测的,却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在路上 。中国该去的地方不少,年轻的行走者们应该先去感受渗透了文化的美丽山河,感受可爱的中国文化,必定会有一些新的体验 。

《山河之书》读后感怎么写?


读罢《山河之书》,每次闭上双眼,总有一个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 。他或行走于茫茫大漠,亦或是流连于淳朴苗寨 。从南向北,由山川到湖泊,他的足迹遍布山河之间 。在旅途路上,总有人问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关系如何?”他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
他,就是余秋雨 。在《山河之书》这本散文集里,他领着我探寻古迹,问道山河,纵览古今 。这些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瑰宝,在他的足下、笔尖,以其独特的文化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出绚烂光芒 。这是历史的写照,是中华文化的凝集,是民族的自豪 。
山河为书,细读,方能品其滋味 。别样面孔更令人心醉 。
在都江堰,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水坝,亦或是浩荡急流,巍巍青山 。我看到的还有那站在江心岗亭前的伟大身影,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千年不变 。这是一个民族拜水、问道的大智慧 。在西域喀什,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茫茫大漠,亦或是匆匆商旅 。极目远眺,我似乎看到了在旷野大风、霜雪千里中默默远行的张骞,看到了在驼铃沙海、枯枝夕阳中,一场场古代世博会、交易会、嘉年华,不断地在此开幕又闭幕,闭幕又开幕 。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此交融,文化又从这里走向世界 。在莫高窟,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被铺排的大大方方、明明净净的大漠天地,横卧山底的一湾清泉,亦或是精妙绝伦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塑 。我看到的是历史的更迭,艺术的兴盛,文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