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诗句大全( 五 )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 , 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 , 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 , 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 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
换: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
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等要特别注意 ,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 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
编辑本段“乐”之解释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 , 不应该读yuè 。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 , 同悦;乐 , 音洛 。
《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朱熹注释也是:好 , 去声;乐 , 音洛 。
按今天的读音 , “洛”字音luò 。
但在古代 , 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 , 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 , 加上声母都是l , 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 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 , 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 , “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 , 都读成lok 。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 , “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 , 都读成lè 。
“乐”是多音字 , 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 , 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 。
知者动 , 仁者静 。
知者乐 , 仁者寿 。
”朱熹的注释是:知 , 去声 。
乐 , 上二字并五教反 , 喜好也 。
下一字音洛 。
“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 , “五”字的声母是“疑” , 相当于今天的y)  ,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 。
可见 , 在“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二句中 , “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
归纳起来 , “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 , 音yuè 。
(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 , 音lè 。
(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 , 音yào 。
编辑本段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 ,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也指回忆过去 , 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 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
《论语》十则 问:怎么样才会快乐??怎么样才算得上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 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 , 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来 , 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 , 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问:我们一天要反省自己什么呢?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问:怎么样才算一个老师?子曰:“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 , 可得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
凭借这一点才就称为老师了 。
”)问:为什么要学而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 , 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 , 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