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国培心得体会( 七 )


董毅老师是那么的和蔼、谦虚,始终面带微笑,让我从心底里有种想亲近的感觉 。她结合发声练习为我们准确的讲解了“基础音”,“常态发声”,“高位安放”,“瞬变”等理论知识,让我们对于美声学派现在所奉行和遵循的的先进、科学的声音概念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体会 。董教授的声乐课上学员们积极踊跃,争先恐后 。我演唱了女中音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她用敏锐、严格、挑剔的耳朵为我纠正声音,指出我的问题是歌唱时嘴巴用力太多,声音位置不够统一,腹壁力量不够,气息沉不下来等 。通过董老师耐心的指导,我的声音变得更加松弛、声区更加统一,集中??
我还有着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是多么的幸福,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遥遥领先于很多其他艺术院系的学生们,上天对他们真是眷顾有加,竟然能在艺术的起步学习阶段就能投身于名师门下,避免了艺术成长道路上的很多弯路与歧途,回顾我们声乐学习的过程,我真是羡慕他们 。
重庆之行,虽短暂却受益匪浅 。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知识,能力,还有感动与反思 。在此,我想真诚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教授以及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在专业方面循循善诱的指导,谢谢你们在教学方面独到见解的启发,谢谢你们在生活方面无微不至的关照,谢谢你们用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做到——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音乐国培心得体会


一、 改变观念
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法相结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 。
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常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是乐盲,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
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
通过此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寄生虫”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
二、 以名师为榜样,以城市孩子的素养为培养目标
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在李存、魏萍、张礼慧等及其他专家传授理论方法的同时,还顺势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名师之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三、 努力实践,力创特色
这次培训,我找到了适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最难的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以节奏为核心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