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食物读后感怎么写?( 四 )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你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
王晨琪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曾经被下放到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任务是画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远离了故乡,独自生活在荒凉的绝塞,寂寞荒凉 。但他仍然想到好的方面,悠闲自在的过着日子 。同时他也很认真的对待,不厌其烦地画着马铃薯花,薯块,积极地探索生活 。
“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
他描写做法时十分细腻,从中可以看出他除了讲究吃食外,还会研究吃食的做法 。
汪曾祺对故乡的怀念,对儿时记忆中的食味,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情感的点点滴滴,是十分温暖的,即使怀念也不会太悲伤 。
王曾琪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兴趣,文字朴实自然,恬淡宁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精神 。
故乡的食物读后感1000字
叶落归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是还有很多人一辈子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故乡 。时光荏苒,有多少人渐行渐远,有多少往事已被淡忘,唯有舌尖上的味道,久久难忘 。初夏时节,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在书中慢慢回味舌尖上的故乡 。
喜欢汪曾祺的文字,源于那篇《端午的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了出来 。”一个“吱”,一个“红油”,勾起了多少人的馋虫,记住了高邮鸭蛋,也被他灵动的文字深深吸引 。一个人如果对故乡没有深厚的感情,他无法写出鲜活生动的文字 。用真心情书写文字的人,注定被读者永远欣赏 。
汪曾祺行文简洁,短短几句,让人回味无穷 。他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文字里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佩服 。他游历四方,走遍祖国的角角落落,对美食的研究,对风土人情的了解,让人羡慕不已 。阅历浅薄的人,写不出这样津津有味的美食文章 。
不管走多远,不管吃过多少山珍海味,还是故乡的食物最难以忘怀,小时候吃到的就是最好的味道 。《故乡的食物》分为六辑,前三辑的文章都是与食物有关的,后三辑《一枝一叶》《鸟兽虫鱼》《南北游踪》,看似与食物无关,实则不然,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汇成食物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
五味人间,酸甜苦辣咸,汪曾祺由南到北,又从东到西,在各座城市,各个民族间娓娓道来,给我们讲所见所闻,文字成熟剔透,又不失幽默,告诉我们少了哪一味,都是有缺憾的人生,因此口味要宽一点,杂一些,对文化也要如此,试着去接受不同的人和事 。
寻常生活,日常滋味 。几道家常小菜,也在汪曾祺的笔下开出绚丽夺目的小花,怀着对食物虔诚的心,美食美味不再是海市蜃楼 。故乡食物的香甜,那一声声吆喝“卖杨梅———”声音娇娇的,长锁心头 。即使一棵普通的野菜,也因为怀着对生命的尊重,而赋予它高尚的品德,“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胶漆……”这份美好缘于家乡的野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