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有没有?( 六 )


一、实践具体化
学习信息技术重在实践,实践要具体化 。为了利用好资源,根据我校教学四步走的模式中的第一步———指导自学这一点,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笔者主要是让学生边看书,边在计算机上摸索实践 。就拿教学FLASH这节中的“绘制图形”来说,笔者在导入新课之后,就放手让学生参照课本中的导学材料,进行上机自学 。由于导入新课时笔者留下了一句话,“前面我上过两个班,在我没有指导的前提下,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能让小球动起来 。这次我要看你们班有谁最先通过自学,能让小球动起来,就让谁当一回小组长、小老师到讲台上操作教师机传经送宝 。”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平时就对教师机能控制学生机带着浓厚的神秘感,所以自学探索的情绪非常高涨 。即使平时被笔者视为差生的那几个学生,也都认真在自己的机子上操作练习 。有不少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放学回家后,能够主动地在家里上机练习,很快地赶了上来 。有了上面自学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作业基本成型 。于是笔者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的第二步———交流展示 。信息技术课有其独特的教学环境,那就是人手一台机器,教师又有电子教室能让每个优秀作品在每台机器上展览 。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流传,都极力自学、互学,来完善作品 。由于人少,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一次,特别优秀的作品展示次数就更多 。这样做,极大地促使他们更好地遵守纪律(信息技术课有时纪律很乱),学好信息技术课 。同时,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发现自己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
二、小组合作化
对面相邻的四台机子上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交流、讨论,取长补短 。因为,手把手的教是永远教不会的,模仿性的学也是永远学不会的 。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这个章节中的PPT制作时,虽然学生课前从来没有摸索过这个软件,但是对于幻灯片学生并不陌生 。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经常接触过教师用的幻灯片课件(如语文课上看过《桂林山水》PPT) 。也正是由于这样经验,学生产生对幻灯片制作的浓厚兴趣 。经过自学,学生也找到了自己的难点 。这些难点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否则讲多了,就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 。因为小组成员的层次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在小组中是能解决的 。比如,背景的插入,图片大小以及透明色的设置等 。在小组里解决比我们直接教授给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大家迫于想知道的教学难点 。这个时候教师的教,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比如,《桂林山水》幻灯片母版的应用,多数学生通过摸索也都知道怎么添加母版 。但是弄来弄去就是和书上做的效果不一致 。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请到老师 。教师点拨,“母版插入后,一定要关闭母版,才能插入封面图片,否则所有图片都将作为母版应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更大范围地更快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样能够提高教师点拨的力度,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