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的诗词全集 元好问的诗词有哪些( 六 )


他提倡“自然” , 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 , 反对生硬晦涩 , 乱排典故 , 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 , 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 , 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
[3] 散曲 今存散曲仅9首 , 用俗为雅 , 变故作新 , 具有开创性 。
元好问创制的《骤雨打新荷》散曲 , 元韧曾广为流传 , 为元散曲家赵孟版等人所檄赏 。
陶南村倔耕录》曾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 , 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 , 而名妓多歌之 , 借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 。
”元好问是善于创制新曲的 , 《古今词话顶好问》条引《金源言行录阳:“有《锦机集》 , 其《三望子》 , 则《小圣乐》、《松液凝空》皆自制曲也 。
”如《三奠》曲自元好问创作...
元好问的诗句“青山未得携家去”,出自哪首诗里?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元好问(1190~1257) , 字裕之号遗山 ,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
祖先出于北魏鲜卑拓拔氏 。
他32岁登进士第 , 曾任南阳等县的县令 , 后入朝任右司都事、东曹都事等职 。
金亡 , 他被元兵押解到聊城 , 后回到家乡从事著述 。
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 , 也是杰出的诗论家 。
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 , 作品之富在金代诗坛上首屈一指 , 成就也最为突出 。
元好问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 , 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 , 他个人的遭遇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 他的诗歌生动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 。
在艺术上 , 元好问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 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诗体的艺术形式 。
时代和个人的条件使他成为金代诗坛上迥然挺出的大诗人 。
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 , 元好问诗都以那些写于金亡前后的 “纪乱诗”为上乘 。
“国家不幸诗家幸 , 赋到沧桑句便工 。
”(赵翼《题元遗山集》)在国破家亡、身为敌囚这些重大变故的刺激下 , 诗人以他那“挟幽并之气 , 高视一世”(郝经《遗山先生墓铭》)的艺术禀赋 , 写出了一系列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
元好问“纪乱诗”的特点之一 , 是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 , 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 。
如在蒙古军围攻汴京城时写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 渗淡龙蛇日斗争 , 干戈直欲尽生灵 。
高原水出山河改 , 战地风来草木腥 。
精卫有冤填瀚海 , 包胥无泪哭秦庭 。
并州豪杰知谁在 , 莫拟分军下井陉 。
对于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国家的危急形势 , 诗人深为悲怆沉痛 , 但字里行间仍充溢着一股慷慨壮烈之气 。
这类作品在元好问诗中相当常见 , 如“北风猎猎悲笳发 , 渭水潇潇战骨寒”(《歧阳三首》之三) , “紫气已沉牛斗夜 , 白云空望帝乡秋”(《卫州感事二首》之一)等 , 都是以雄劲的笔力抒写深哀巨痛 。
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 , 是元好问的独特诗风 。
元好问“纪乱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
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 , 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 。
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 , 当时南牧已骎骎 。
只知灞上真儿戏 , 谁谓神州遂陆沉 。
华表鹤来应有语 , 铜盘人去亦何心 。
兴亡谁识天公意 , 留着青城阅古今 。
这是天兴二年(1233)诗人被蒙古后押解出京时所作 。
当年金人破宋 , 俘宋徽、钦二帝 , 在青城受宋人之降;如今蒙古军破金 , 也在青城受金人之降 , 历史的悲剧在同一个地方重演 。
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 , 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 。
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 , 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