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体育锻炼的古诗( 三 )


――《抱朴子》晋 葛洪我命在我 , 不在天 。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
――《仙经》养性之道 , 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 , 亡之于微 , 积微成损 , 积疾成衰 。
――《养生论》三国 嵇康虚邪贼风 , 避之有时 , 恬淡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 。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 , 不善养生者养外 。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善服药者 , 不如善保养 。
――《养老奉亲书》宋 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 , 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 , 伤也 。
――《抱朴子》 晋 葛洪体欲常劳 , 食欲常少 , 劳无过极 , 少无过虚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虽常服药物 , 而不知养性之术 , 亦难以长生也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善养性者 , 则治未病之病 , 是其义也 。
――《备急千金要方》 唐 孙思邈精、气、神 , 养生家谓之三宝 。
――《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供参考 。
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这句话出自哪里“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 , 内容十分广泛 ,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 , 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 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
长期以来 , 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 , 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 , 这当然是必要的 , 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 , 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 。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 , 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 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 ,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
因此 , 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 , 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 , 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 , 映照人们的心灵 , 启迪人们的心智 , 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 , 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
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 , 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 , 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 , 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 , 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 , 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 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 。
下面 , 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 , 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
1 .吟咏天成之美 , 阐发生活哲理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 , 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
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 , 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 , 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 , 骆宾王的《鹅》 , 贺知章的《咏柳》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 叶绍翁《游园不值》等 。
这些诗或描写动物 , 或描绘四时之景 , 或吟咏幽境别趣 , 写得生动、逼真 , 美不胜收 。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 , 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 , 领略天成之美 , 学习观察自然 , 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 ,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 ,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 , 刘禹锡的《望洞庭》 , 杜牧的《山行》 , 白居易的《忆江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