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读后感怎么写?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梁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 。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启超先生不愧贤达,于理于事,对问题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导意义 。教师于我而言是谋生的职业,因而我切不可因为我自己的随便和不敬而亵渎教师的称号以致于害了自己丢饭碗 。
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 。“乐业”的心绪是对待职业的心态,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寻求无限趣味,那工作起来能不负责任吗?工作能做不好吗?我如今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辛苦是毋庸说的,哪个行业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乐趣——与同事交流的乐趣、因学生成长的乐趣、自身发展成功的乐趣……众多的乐趣充溢着我们的工作过程 。设若我们把乐趣理解为轻松、理解为毫无约束的自由,恐怕这种乐趣是无法寻找的 。
退一步讲,假如我们没有达到乐业这种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乐业”当作一种人生理想 。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师这个职业,“乐业”依然是我的职业理想,有这种职业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 。
让我们为了明天的乐业,今天开始敬业 。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怎么写?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精选多篇)
《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 。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 。其实现在作为学生也要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 。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 。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 。家长不是永远都会照看孩子的 。因此,我们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做到敬业乐业这一点,不要懒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敬和乐两个字的理解吧 。
先说敬业 。什么是敬业呢?就是凡
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很多低级层次的工作人员没准会认为,我的工作这么低级,有什么可敬的呢?其实,是工作都可敬,要专心致志的给做好 。无论是当总统或者当民工都可敬 。如果说哪个民族最敬业呢?那么我会认为它是德国 。为什么呢?因为德国人做什么都会专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吧 。为什么贝多芬失聪时还会作出那么好的乐曲?就是因为它有敬业这种精神 。其实也可以举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 。为什么什么东西到了德国加工后就变得更加精致,质量变得好得多呢?就是因为德国人做事做到了敬这一点 。我爸爸曾经也跟我说过一句话:“做什么,像什么 。”这句话其实就是敬 。所以我就是要做到敬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