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土司衙署的历史( 三 )


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
三、历史名人莫 邪:春秋时期吴国人 。
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 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 。
”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 。
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 。
后人经常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 。
莫 含:东汉左将军,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 。
后来被封为关中侯 。
莫 云:莫含孙,北魏大臣 。
兄莫云好学善...
忻城土司衙署的历史

历史上奢香夫人【奢香不叫“奢香夫人”】上篇奢香,是明初贵州宣慰使、水西君长霭翠的夫人 。
而现在,奢香已经被一些人称为“奢香夫人”,而不是“霭翠夫人”了 。
这称谓,怎么听都怪怪的 。
就像听见有人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为“宋庆龄夫人”而不是“孙夫人”;称毛泽东夫人江青为“江青夫人”而不是“毛夫人”;称英国富商丹尼斯·撒切尔的夫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为“玛格丽特·玛嘉烈·希尔达·罗伯茨夫人”而不是“撒切尔夫人”……那样的别扭 。
因不懂彝文,不知道彝文古籍和彝语中如何尊称“奢香” 。
只知道,奢香的彝名叫舍兹,在《明史》、《明实录》、历代《贵州通志》及《黔书》、《大定府志》等诸多汉文史籍和地方文献中,从来都是称奢香为“奢香”,或尊称为“大明顺德夫人” 。
民国间,黄齐生创作过一出以奢香为题材的话剧,并在达德学校演出,剧名也叫《奢香》 。
不知为何,从20世纪60年代起,直至今日,在若干关于奢香的各类“著名”或“非著名”的戏剧、电视剧、小说甚至学术论文中,“奢香”突然都称为“奢香夫人” 。
关于“夫人”这一称谓的用法,是中国人(而不是地球人)都知道,不用查辞典也知道,无须饶舌 。
还有一点也应知道 。
在明代,西南土司中,除湖广的土司中没有女土官之外,在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各区,女土官比比皆是 。
这可谓是明代土司特殊承袭制度造就的一大“亮点” 。
女土官最多的,首推四川 。
在贵州,最先出现的女土官,是洪武五年(1375)袭任普定府总管的适尔 。
这里要说的是,有关奢香的故事,其实也一直被“罩”“绕”在云里雾里,并非今天的我们自以为“熟知”的那样 。
明朝之初,朱元璋要“搞定”西南,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各地各处土司林立、地区闭塞而带来的交通问题 。
道路不畅,谈何统御?奢香深明大义,感谢朝廷恩德,自告奋勇,率领所部人民披荆斩棘,开山辟险,修道置驿,直通穷僻,上有助于朝廷政令征调的通达,下有助于当地“向化输诚”的便利,从而实现有无相通,促进经济文化提升,奢香的功绩殊不可泯 。
正所谓“九驿路开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 。
也因此,当她年仅三十多岁亡故时,朝廷特意遣使前来致祭,虽然意在怀柔,但也是对她所作“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贡献的一种表彰 。
奢香的故事,经过六百多年的演绎流传,已经累积了诸多版本 。
大体而言,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一是明、清以来官方文献的记载;二是明清以来私人著述的记载;三是地方的遗迹及流传的口碑 。
奢香故事中,流传最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就是“马烨鞭笞奢香”及“奢香进京告御状”等情节 。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奢香之事的,是《太祖高皇帝实录》 。
按明朝制度,当皇帝驾崩后,就要设馆,以官府案牍文书为凭,整理编修成“实录”,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前朝事迹 。
因为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所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清人钱大昕说:“盖实录者,直载其事与言而无增饰者也” 。
后世有关明朝一代的史书,都以“明实录”为指归 。
这部《太祖高皇帝实录》,多达257卷,曾经“三修”,一修时成初稿本,再修时焚初稿本,三修时又毁二修本,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是定本于永乐十六年(1418)的版本,其中,隐而不书或改纂的,多是与明成祖朱棣自身相关的史事,从逻辑上讲,奢香不过是大明洪武年间的“小人物”,关于她的记载不至于“被”改纂 。
翻检《太祖高皇帝实录》,直接记载的奢香史事如下:洪武十七年(1384)二月,奢香首次以贵州宣慰使霭翠夫人身份入朝贡方物并受赏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