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四 )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
3、学习课文第3段(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语: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 。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 。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 。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
(四)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并且了解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1、自己小声读课文,课文中为什么要这么具体地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这与文章后面写到的挖木匣有什么联系?
先自己边读边想,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最后再指名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 。
文章详细具体地描写了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同时也较细地写了妈妈埋箱子的情况 。这一方面突出了科利亚从小就爱观察,思考,善于模仿,办事细心,认真 。另一方面,为后面写的挖木匣埋下伏笔,既然都是从家门口到菜园的方向量十步,为什么挖不到木匣?妈妈照埋箱子的样子,同样量了三十步很快地挖到箱子,而科利亚和妈妈的方法也相同,为什么挖不着?这样前后对比着写,对于理解,强化“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道理 。
2、写作方法:
本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展开故事,文章主线清楚,并且文章前后照应 。前面的描写为后边的描写埋下伏笔 。
读课文,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的哪些地方是为后面埋下伏笔的?
(五)、作业 。
1、熟读课文 。
2、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
3、叙述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