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如何写?

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
守岁、压岁钱、庙会、年夜饭……过去的几千年中,传统的春节民俗绵延至今,并通过自下而上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保持这些传统风俗的同时,也给节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形成了新民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现代人过春节的十大新民俗,希望有所帮助!
全民看春晚
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几乎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也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一份“过年”情结 。从1983年开始,春晚陪伴着中国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除夕之夜,春晚辞旧迎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新的“守岁”方式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春晚是对传统守岁习俗的调整,甚至是一种削弱 。”高巍说,除夕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特殊时辰,在传统习俗中,除夕当天老人着正装领子孙祭拜祖先,然后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家人需围坐在炉火边守岁,辞旧迎新 。
“古时候守岁有两层内涵,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祝福父母长寿,守岁的风俗,既是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又是对新年寄予的希望 。”高巍指出,但是,这个守岁的风俗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开始就逐渐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民看春晚这一新风俗的兴起 。
“看春晚之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感受年节的快乐,但可能亲情的沟通就相对少了 。在全民看春晚的同时,如何让亲情的沟通得到适时的延续,值得探讨,毕竟春节最重要的主题是团聚,是亲情的沟通 。”高巍说 。
短信微博电子邮件拜年
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高巍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过去拜年大多亲自上门拜访或互赠贺年片等形式,东家进西家出、七大姑八大姨的,在春节期间走上一圈,让人们在这种走亲访友中体会年节的祥和、热闹 。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近几年来,春节期间以短信、微博或者电子邮件拜年日渐成为主流 。
“但不少受访者表示,拜年短信的内容原创少,大多千人一信,缺少温情和有针对性的话语,让人感觉新年的祝福有点对付 。”
高巍建议,用短信等新形式拜年,发送的内容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把心底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创作原创短信,就能达到诚心诚意拜年的效果 。
庙会发展多元化
买年货、品小吃、赏民俗要想寻年味,还得逛庙会 。高巍说,在北京地区,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已经恢复了三十多年,除了以京味儿为特色的传统庙会,现在的'庙会活动还出现了很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观赏性的特色项目,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如天坛、地坛的祭天、祭地表演,朝阳公园、欢乐谷等的洋庙会等 。此外,近些年来衍生出的像金源燕莎、东城区文化馆、丰台区文化馆等室内庙会形式,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