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要有作者介绍,意象,手法,情感( 二 )


四、解读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
”这里的象指形象,形式;意即内容 。
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
由此可见,要想理解一首诗词,诗词的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形象,才能领会诗词的主旨 。
形象的含义很广泛,如在抒情诗中,形象往往是诗人自己(抒情的主人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写抒情主人公的梦游经历,塑造了作者的那种桀骜不驯、毫不妥协的斗争形象 。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靠形象来表现,没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 。
诗^往往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某个客观物象上,然后通过这个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 。
而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的情感色彩是相对稳定的,这些情惑与我们现代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理解古诗词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
比如:梅花、莲花、冰雪、石灰、蝉――高洁;折柳、阳关、长亭、南浦、霸桥――送别、离愁;烽火、烽烟、狼烟、塞外、玉门关――战乱、戍边;夕阳、西风、归雁、浮云、子归――羁旅愁思 。
因此,只有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读懂古典诗词 。
五、解读“语言” 。
体昧作者的情感倾向(一)抓“诗眼” 。
理解诗词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最传神或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或词),比如《江楼旧感》:“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回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
”抓住诗眼“思”字来理解,思的原因是“独上”,思的环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思的对象是曾经同来的望月人,思的结果是“风景依稀似去年”,诗歌反复扣住“思”,缕缕思念更加挥之不去了 。
(二)抓动词 。
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穿”、“下”和“向”三个字是写动态的动词,将有漫长距离之隔的四个地方,一气穿起,表达了诗人听到胜利消息后,想像还乡行程的迅捷而异常惊喜的心情 。
(三)抓表颜色的词 。
这些词不论作主语、谓语、宾语,作用都在于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 。
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青青”,极写荠麦之繁茂,反映土地荒芜 。
“十里扬州路”,今非昔比了 。
六、解读“题材”,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古诗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但相同题材的诗词在内容上有共同的倾向 。
因此,弄清古诗词所属的题材,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题 。
常见的题材有:(一)怀古咏史诗 。
大多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感情 。
(二)送别诗 。
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
(三)边塞诗 。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其共同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凉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
(四)写景抒情诗 。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
(五)咏物言志诗 。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六)忧国伤时诗 。
...
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人教版世纪金榜的课件,包括形象,炼字炼句等 。
...首先,的古诗词图像和情感的欣赏古代诗歌意象诗歌的形象 。
强大的图像的思想和感情的人物,事情,风景,心情,想法和感受的诗人和生动相结合的客观事物和场景,生动的艺术境界 。
“图像”L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和洒脱类型: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诗是非正式的,不羁,不守规矩切断左耳上了岸,大方,豁达的风格被打死 。
(2)关注的命运的类型:如果最爱国诗人诗歌表现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使人民遭受苦难的生活 。
(3)归隐田园的类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歌描述的更悠闲的生活安贫乐道的山 。
集中的景观(4)式:田园风光,结交朋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描写的场景像一幅山水画 。
(5)爱long类型:李商隐的离别诗表现的关注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
(6),以保卫他们的家园和类型:岳飞“满江红·刷毛)形边境风光和尖端形式的生活:一个精益现任国家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