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扩写作文如何写?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
骈体文 :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zhì gù,脚镣和手铐,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