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政策规定小学必背古诗词多少首( 七 )


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传授阅读方法,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要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会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
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
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 。
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 。
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了阅读兴趣,培养了读书习惯 。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 。
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 。
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 。
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 。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
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 。
此外,尽量多组织丰富有趣的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 。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
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
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
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 。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 。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去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并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 。
若要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教师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侧重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训练,多写日记、书信、随想等 。
此外,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也至关重要 。
有不少学生写好作文后,往往一交了之 。
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
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 。
正如一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