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五 )


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 。
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 。
有三子四女 。
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 。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
试析纳兰词的艺术特点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首先由语言的运用来看,通篇清空如话,不著一字穠丽 。
不仅遣词自然平浅,在叠句的形式上,显是效李易安体 。
自花间、北宋以来,词谱〈采桑子〉上下片的第三句,原不必重叠上句 。
自从李清照〈添字采桑子〉创出叠句的变体,别树一格之后,於是不少词人也摹拟李清照的形式,将原本不须叠句的上下片第三句重叠前句 。
以下引录李易安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 。
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
其中「阴满中庭」与「点滴凄清」是为叠句,如此可起节拍复沓、舒徐动听的效果与情韵,后人也效此手法以增添词情 。
例如辛稼轩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
以结构与文字特色而言,纳兰容若的〈采桑子〉,承自易安体的叠句重韵形式,其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也与易安相似 。
基本上,纳兰词有多数作品皆以情语入词,直抒胸臆 。
而善用寻常口语填词、不事雕饰的特质,这一点恰与清照遥相呼应 。
上文是浅谈形式结构与文字风格,紧接著便就纳兰原词内容加以赏析: 一、上片点出时间背景与情境氛围 首句以问句发端,此又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如出一辙,皆使用发问领起全篇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究竟是谁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萧萧的风声随之伴和;「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雨声亦复萧萧,如斯风雨之夜,词人唯有孤灯相映,独自听了一夜的雨,眼见灯芯燃尽、散作灯花,就这样,又消磨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 。
二、下片紧承上阕「瘦尽灯花又一宵」,扣住彻夜未眠,近一步诉说其百无聊赖的心绪: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不知道为了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独自意兴阑珊;然而偏偏「醉也无聊」,即使藉酒沉醉也难遣满怀愁情 。
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都难以逃避的苦闷究属何为呢?写到此处,倏然笔锋一转,荡出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既属全篇之总结,更是全篇之关键,於是所思之人呼之欲出,跃然纸上,读者便可豁然明白,此词当是一篇思念之词 。
所谓「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 。
谢娘者,或谓名姬谢秋娘,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
在此处纳兰容若是重新翻用北宋晏几道的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注二),相形於小晏的梦魂自由不羁能与伊人欢会,纳兰便反用其意,不禁沉痛的追问:纵能入梦,又何尝真能如愿到访谢桥,重与离人相聚吗? 梦境岂能随心所欲的掌控?词人势必早已切身的体验到,尽管他的思念是如何热烈,梦境却始终不曾如人所愿,一如纳兰另外的词句写道:「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注三)纵然佳人入梦也难逃「好梦由来最易醒」的悲哀,更何况能心想事成与情人梦里相逢?那是多麽的幸福与艰难呀!
“纳兰容若”的诗词都有哪些?纳兰容若指纳兰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