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斜"字到底要怎么读( 五 )


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 。
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 。
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 。
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 。
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 。
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离 。
只要决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奋 。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 。
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 。
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 。
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
以uo作韵的诗词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
(李白 赠贺之章归会稽)《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
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干,泪痕残 。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
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 。
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 。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瞒瞒瞒 。
古诗中所谓的“合辙押韵”是什么意思? 合辙押韵指的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前车后辙,顺口、听着舒服,富有音乐性的诗词,诸如对联,歌词、唱词、对白等 。
合辙,跟押韵的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
先说合辙——“辙”,在生活中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叫车辙 。
合辙,说白点,就是后面的车轮子要走在前面的车辙里,不能跑偏 。
而在诗词中的所谓“辙”,则是指“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 。
再说押韵,韵,就是和谐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念白 。
说到人,文人雅士往往被称为有风度,风致,情趣,韵味儿十足,等等 。
而说到诗文,就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的句尾,即:每一个句子的最后那个字 。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的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 。
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 。
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 。
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 。
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 。
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 。
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 。
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 。
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
一般来说,一首诗,后句要跟着前句的辙;每句最后一字,要押得住上句最后那个字的韵 。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
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有例外,根据诗词的内容,为着叙事的方便,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 。
例如著名的《长恨歌》 。
合辙押韵,前呼后应,是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之一 。
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 。
正因为此,诸如《将进酒》《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才能得以口口相颂,流传至今 。
写诗词的格律http://www.bangmang.cn/site/poemformat.html 这里有很多诗词的格式可参考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 。
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 (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