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有哪些?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 , 《山行》杜牧 , 《回乡偶书》贺知章 , 《赠汪伦》李白
下册:《草》白居易 ,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① , 菊残犹有傲霜②枝 。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 , 正是橙黄橘绿时 。
【注】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秋末初冬 ,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 , 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已58岁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 , 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 , 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
①擎雨盖:喻指荷叶 。擎:举 , 向上托 。②傲霜:不怕霜冻 , 坚强不屈 。③君:你 , 指刘景文 。
【译文】
荷叶败尽 , 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 菊花也已枯萎 ,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 , 你必须记住 ,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山行》杜牧
【原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 ,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催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
译文
少年时离乡 , 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 , 双鬓却已经斑白 。
儿童们看见了 , 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 , 返回故里的感怀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 , 人事不同 , 人生易老 , 世事沧桑的感慨 。一、二句 , 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 , 心情难于平静 。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 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 , 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 , 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 , 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 , 内容虽平淡 , 人情味却浓足 。语言朴实无华 , 毫不雕琢 , 细品诗境 , 别有一番天地 。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 , 哀婉备至 , 动人心弦 , 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 老少皆知 。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 , 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作者: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 , 一边唱歌 , 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 可以边走边唱 。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 ,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 , 十分动人 。
④不及:不如 。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 , 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 , 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 , 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 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 , 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 , 确知“汪伦又名凤林 , 仁素公之次子也 , 为唐时知名士 , 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 , 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 , 公为泾县令 , 青莲往候之 , 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 , 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 , 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 , 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