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八 )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 。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
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
褚英利
2013年6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教师:褚英利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 。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锦集
- 结婚|结婚三金日常生活佩戴吗
- 三金|三金算彩礼还是算赠与
-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降低期待
- 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深度好文)
- 冰墩墩|假的冰墩墩在哪里举报
- 生活不易,但请干杯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模式
- 筐出未来-过去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