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示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文】: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 , 还家一日余 。
醁醽今夕酒 , 缃帙去时书 。
病骨犹能在 , 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 , 抛掷任枭卢!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示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释】:一日:一作“十日” 。醁醽(lùlíng):酒名 。缃帙(xiāngzhì):浅黄色的包书布 。病骨:病身 。犹:一作“独” 。
【赏析】: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 。首二句点明时间 。“别弟三年后 , 还家一日余” 。失意归来 , 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 , 又感到欣喜宽慰 。三、四句“醁醽今夕酒 , 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 。后四句抒发感慨 。“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 。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 , 病骨支离 , 现在能活着回来 , 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 , 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 , 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 , 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 , 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 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 。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 , 失败已成定局 , 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 , 却故作通达语 , 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 。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 , 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 , 其实相辅相成 。一者显示悲苦 , 一者表示欣慰 , 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 。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 , 自我解嘲 , 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示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作者小传】:李白(701-762) , 字太白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内容】: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队;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 , ○⊙●●●○△【注释】: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 , 在县西三十五里 , 与和州对岸 。
江西岸曰梁山 , 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
两山相望如门 , 俗谓之天门山" 。
《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 , 东曰博望 , 西曰梁山 。
李白诗'天门中断……'" 。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 , 李白称其为为楚江 。
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 , 夹据洪流 , 寔为吴津" 。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 。
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 , 西脉流经梁山下 , 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 。
回:此为转折意 。
【赏析】: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 , 才撞开了“天门” ,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 , 洪波喷流射东海 。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
在作者笔下 , 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 , 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