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运河的诗句( 三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
2.泊船瓜洲 —— 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3.寄扬州韩绰判官 ——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白话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4.夜看扬州市 —— 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
白话译文: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
5.忆扬州 ——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白话译文: 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长易显忧愁 。
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
扩展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 。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和只留一江春水 。
参考资料: 扬州网:赞颂扬州古诗100首 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百度百科——泊船瓜洲百度百科——寄扬州韩绰判官百度百科——夜看扬州市百度百科——忆扬州...
24节气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
“立”即开始的意思 。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
“至”即到的意思 。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
“分”即平分的意思 。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
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