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对联常识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 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 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 反或相关的意思 。对仗是移用了朝廷礼制的专用名词,要求对偶句必须像朝廷中的仪仗队一 样严整、对称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 。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 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 。也有个别仄声字 入阴平、阳平的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 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生舒缓 。此外,还要注意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究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对对子的基本要求:天对地,风对雨,大地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 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李渔《笠翁对韵》)就像 这首诗一样 。同样,一个上联或下联也有很多对法:1932 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 寅?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其中有很多 都比较好,例如: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
......
关于对联 /作者:思蜀一、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等,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
对联的种类多样 。
按性质分一般包括欢庆春节、新年用的春联,祝贺结婚用的婚联,祝贺寿辰用的寿联,哀悼亲人和有人用的挽联等,按其表达方式及效果分,包括专咏戏剧的戏对,游戏笔墨别具趣味的趣对,把古文、诗词中的对偶句集拼而成的集句联等 。
对联可长可短,长的对联可以千余字,短的对联只有一两字 。
但不管何种对联,不管长联短联,都应做到:(1)、字数相等 。
“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
” 上下联之间的两两相对,如同排列整齐的仪仗,决不能一多一少,参差不齐 。
(2)、句式相同 。
上下联对应词语应该此类相当: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 。
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应,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也应对以“主、谓、宾”结构,如上联“春晖盈大地”,下联应该以“正气满乾坤”为对 。
(3)、平仄和谐 。
对联的上下联相应处的词要平仄相对,一联之内要平仄交替 。
如“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对“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联语的节奏才显得鲜明和谐,悦耳动听 。
(4)、语意相关 。
对联的上下联应当是语意密切关联着的有机整体,如上联“反对侵略”,下联用“保卫和平”去对,内容是相联的 。
但若用“打扫卫生”或“学习下棋”去对,那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
一副对联,若能做到内容上高度概括,文字上高度精练,形式上相应工整,音节上和谐悦耳,就会成为“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的精品,给人以多种多样的美感享受 。
二、对联的鉴赏功能“对联乃是我们这个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 。
”(一)、对联具有先天性的复格修辞素质,欣赏对联有助于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 。
中国艺术剧院的董天庆先生曾说:“若从文学、语言上来看,对联在讲究造字、组词、造句、声韵、对仗诸方面,几乎不容有一字之失,是最为凝练而富有光泽的 。
”许多对联之所以能够能为“最为凝练而富有光泽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它最讲究律美 。